人類活動釋放到環境中的放射性核素以及環境中存在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在環境中的遷移、擴散、轉移、轉化過程中所經歷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化學過程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其對人群所造成的劑量。這是人們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環境意識的提升,人們對環境中的放射性核素也日益關注,由此衍生出環境放射化學這一交叉學科。從環境放射化學的研究內容看,環境放射化學目前主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環境放射性研究:研究環境中存在的放射性核素的遷移、擴散、轉移、轉化、吸附、脫附(解吸)、載帶、富集、種態變化規律及其影響因素;
(2)核設施周圍環境中重要核素的遷移、擴散、轉移、轉化、載帶、吸附、脫附(解吸)、富集、種態變化規律及其影響因素;
(3)環境污染物變化規律研究:用放射化學手段研究典型污物在環境中的遷移、擴散、轉移、轉化、吸附、脫附(解吸)、載帶、富集、種態變化規律及其影響因素;
(4)新型材料安全性研究:用放射化學手段研究納米材料等在環境中的遷移、擴散、轉移、轉化、吸附、脫附(解吸)、載帶、富集、種態變化規律及其影響因素。
由于放射化學所研究的對象是放射性物質,因此這一學科具有以下特點:首先,放射化學所研究的物質都具有放射性。從居里夫人創立放射化學研究方法開始,在放射化學研究中就一直利用放射性測量技術,隨時跟蹤放射性物質的去向并測定其含量。這種技術使研究方法大為簡化,而且大大提高了靈敏度。例如在合成新元素的研究領域中,特定衰變條件下,可以鑒別出幾個原子,甚至僅僅單個原子。
另一方面,研究工作者必須考慮輻射防護的問題。放射性活度較大的操作必須使用特殊的設備,且嚴格遵守放射性操作規定。顯然,這一點給放射化學工作帶來了不便。此外,在有些實驗中,如在后處理的強放射性體系中以及在常量的超鈾元素研究中,還必須注意放射性對體系本身所帶來的輻射化學效應。
不恒定性是放射化學的另一個特點,放射性核素總是或快或慢地進行著衰變,即由一種物質轉變為另一種物質或更多種物質,這使研究體系的組成不斷地發生變化。對于壽命很短的核素,就有一個快速處理的問題,否則就會因喪失時機而失掉大部分或全部研究對象。因此在放射化學中,對分離、分析和純化技術往往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此外,放射性核素的濃度和量通常都比較低,這使放射化學具有一些特殊的規律性。例如,用放射性锝標記的藥物進行心肌顯像診斷,锝的用量只有約1~2 ng。當物質處于低濃度狀態時,其化學行為與其處于常量時可能不盡相同。早期钚和超钚元素是由加速器制備的,獲得的量極微。隨著放射性物質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在核燃料后處理工廠的工藝流程中,這些元素的濃度可達到常量水平。與此同時,其他學科所研究的對象,其濃度或量的下限也日趨極微量的水平。因此,放射化學的低濃度和微量的特征已不如幾十年前那么突出了。(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趙宇亮 張智勇 柴之芳)
QQ:1012530969
手機:15873154673
電話:0731-84137115
郵箱:1012530969@qq.com
地址:長沙市岳麓區云棲路559號洋湖國際創富中心14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