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際能源供應形勢日趨緊張,核電以其消耗低、供應能力強和環境影響小等突出優勢,成為能源中的新寵。2007年,國務院正式批準國家發展改革委上報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年)》,該規劃提出,“到2020年,核電運行裝機容量爭取達到4000萬千瓦;核電年發電量達到2600億-2800億千瓦時”。規劃中還寫道,發展核電有利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調整能源結構,改善大氣環境,提高裝備制造業水平,以及促進科技進步。這就意味著國家將新開工建設一批核電機組,標志著中國核電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這一規劃讓許多人不免擔憂,核電的發展是不是意味著更多的核輻射?會不會對核電站周圍的居民帶來影響呢?
實際上,這些擔心是完全不必要的,我國對于核電嚴格把關,因為核電站而引發風險的幾率非常低。新華網曾以秦山核電站為例向讀者介紹了我國核電安全的四道屏障:第一道屏障是耐高溫、耐腐蝕的二氧化鈾陶瓷型核燃料芯塊,能把絕大部分的裂變產物滯留在芯塊內。第二道屏障用鋯合金制成核燃料元件包殼管,將第一道屏障裝進管內,它可以把核燃料及其裂變產物封閉起來,保證長期使用中不使放射性裂變物質逸出。第三道屏障是將第二道屏障封閉在175毫米鋼板制成的反應堆抗壓力容器中,再次避免了放射性物質的泄漏。第四道屏障是高72.5米、外徑38米、厚1米的鋼筋混凝土制成的圓柱形安全殼廠房,里面還內襯一層6毫米的鋼板,這種廠房不但可以抵御龍卷風、地震以及噴氣式飛機的撞擊,還能承受在嚴重核事故下內部反應堆產生的巨大壓力。新華網介紹稱,四道屏障同時失效的幾率是極低的,只要不是同時失效,反應堆中的放射性裂變產物都不可能泄露到周圍的環境中。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院長萬鋼做客人民網時也表示,我國核電是非常安全的,福島核事故中的放射性物質泄露是因為它們的反應堆沒有安全殼,在事故發生后不能把放射性物質包住。除此之外,我國的第三代、第四代核電,如“華龍一號”還采用了先進的非能動技術,簡單地說就是有電時能動,沒電以后也能夠動,這一技術再次將反應堆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今年“兩會”期間,新華社記者再一次就國內核電站的安全問題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桃花江核電有限公司總經理鄭硯國。鄭硯國告訴記者,中國工程院2015年組織開展的內陸核電建設可行性咨詢研究表明:我國核與輻射安全標準始終與世界最高安全標準接軌,安全水平滿足當前國際最高要求,即使在嚴重事故狀態下,也不會對環境和公眾造成危害。
權威專家的解釋總算可以讓國民松了一口氣,可是,核電站的安全性能是有保障了,但住在核電站周圍會不會受到核輻射呢?針對這一問題,我國的核安全法規有明確規定,要求核電站在正常運行工況下對周圍居民產生的年輻射劑量不得超過0.25毫希。而根據新華網的報道,我國的核電站實際產生的輻射劑量遠遠低于法規中的這個限值。大量的研究和調查數據還表明,核電站對公眾健康的影響遠遠小于人們日常生活中所經常遇到的一些健康隱患,例如吸煙和空氣污染等等。
由此可見,我國核電技術的安全性非常之高,核電站周邊的居民也可以放心居住。今年4月4日發行的《人民日報》中舉例,10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火電廠需要的燃料每天都要一列40節車廂的火車運送,而核電廠所需要的燃料一年只需要一輛重卡即可,兩者相差10萬倍。因此,作為能源消費大國,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中國發展核電是必然選擇。
QQ:1012530969
手機:15873154673
電話:0731-84137115
郵箱:1012530969@qq.com
地址:長沙市岳麓區云棲路559號洋湖國際創富中心14樓